记者: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朱全国:依据我校提出的“努力把学校建成为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办学定位,文学与传媒学院在上述办学定位的指导下,依照我国相应的教育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积极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文化传承与创新,努力把学院建成具有特色的、有较高水平的地方应用型学院。
记者:文学与传媒学院专业建设与人才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朱全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这一过程主要由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进行保障,每个专业的学生对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各有侧重,围绕这些知识与能力形成相应的课程模块,进而完成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二是对知识的进一步运用与对能力的进一步拓展,不同的专业与相应的大型学生活动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活动的专业性得到充分展现;三是通过有组织的实习与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
记者:文学与传媒学院学科建设具有哪些特点?
朱全国:文学与传媒学院的学科建设的特点主要有三点,一是学科涵盖面较大。文学与传媒学院由九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创建于1977年)、九江教育学院中文系(创建于1985年)、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文化传播系(创建于2001年)于2004年合并组建。学院开办了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5个本专科专业。涵盖了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三个一级学科,学科涉及范围较大。二是地方文化研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相对优势:围绕庐山文化,在陶渊明、白鹿洞书院文化、东林寺佛教等研究领域较为活跃。近五年主办或联办陶渊明、黄庭坚、白鹿洞等学术会议18次;完成贤母园、九派诗廊等文化工程的策划;参与出版《庐山文化研究丛书》。经过不断地努力,在地方文化,特别是在陶渊明研究上,形成了自己的相对优势。三是汉语国际教育发展较快。依托我校华文教育基地、柬埔寨王家孔子学院、美国萨凡拉孔子学院以及教育部柬埔寨国别研究中心,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了较为坚实的汉语教学、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研究的基础,发展较快。

陈春生副校长来文传学院指导本科审核评估工作

陈春生副校长来文学院听课

陈春生副校长来文传学院座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