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会计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
许松涛:会计学院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掌握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够从事会计、审计、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领域工作,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具体各专业的目标制定方面,会计学院结合学校“特色鲜明、区域领先的综合型大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基础,注重紧密联系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已逐步形成学生专业胜任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特色。
记者:会计学院在迎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进行了哪些准备工作?
许松涛:会计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和全院教职工大会,传达部署审核评估的精神要求,并以评估为契机,全面梳理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目前,会计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结合新时代的经济发展特征,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胜任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要求全面落实到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学生考核、毕业论文等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突出顶层设计、过程控制和结果评价三结合的质量监控模式,以学院-教研室-课程组为管理框架,全面落实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要求。
记者:会计学院近年来的办学取得哪些成效?
许松涛:强化办学特色不仅是地方高校的发展逻辑,更是其生存逻辑。会计学院在多年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培养学生专业胜任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特色为主线,以质量为根本的发展策略,并在如下方面取得成效:
一是学生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性大赛中屡次获奖。如2017年在140余所高校参加的“税友衡信杯”税务技能大赛本科组总决赛中获团体一等奖,2017年在463所高校参与的“瑞华杯”第二届全国校园审计精英挑战赛中获全国总决赛团体第二名,2014年获“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团体三等奖。此外在各类省级专业技能比赛中获奖50余项。
学生在《财会通讯》、《财会月刊》、《统计与决策》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36篇,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项、省级5项,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培养初见成效。实习与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综合素质高,岗位胜任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跃上新台阶。目前学院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名、双师型教师28名、博士教师16名(其中5名在读)、高级职称教师27名,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基本成型。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教师在教学成果方面的亦取得的显著成效,连续两届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批省级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7项,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获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三等奖1项,获全国各类比赛优秀指导老师21人次。先后承担国家自科与社科项目5项、教育部课题5项,在国际重要期刊、国内权威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9项。
三是专业办学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学院在推进教学质量建设方面的努力,特别是持续构建的基于IES能力框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运行有效,提升了会计专业建设水平,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并在江西省首次专业评价中名列全省第三。
记者:十九大报告指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请问会计学院在办学举措上,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许松涛: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会计学院将进一步落实内涵式发展要求,以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技术为切入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提升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水平。在具体措施方面,会计学院注重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使命,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注经济与学科发展趋势,重视大数据和现代教育技术在会计科研、教学中的应用,推进数据驱动决策能力这一新兴专业能力的研究与培养,主动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服务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切切实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