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要闻 > 正文

九江学院区域化团建让学雷锋更有活力

作者:校团委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16日 15:06浏览次数:

  以前不少志愿者都有这样的感触,志愿者活动形式单一,不是打扫卫生就是去敬老院,参与的青年感到个人特长没有得到更好发挥,社会也误解三月雷锋一阵风。因此,如何有效扩大辐射面、平衡社会需求和志愿供给、有效聚集人气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如何让更多的青年“遇见共青团”成了九江学院团委在迎接第56个雷锋日、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精心烹制的一道大菜。

 

  九江学院团委围绕校地联动主题,积极推动学校与属地共青团组织、民政单位、志愿者协会的融合,形成区域化团建服务型团组织转型、融入大局的“遇见共青团”效应。形成组织共建、品牌共推、资源共享、阵地共用,在今年的学雷锋主题月中,区域化团建新模式使学雷锋活动更加精彩持久。

 

组织+社区

 

  新年伊始,九江学院团委与濂溪区团委、濂溪区民政局就区域化团建合作结成联盟,校团委和濂溪区十一个社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关系,每年提供不少于100场青年志愿服务,不少于2000名青年志愿者服务辖区建设,并选派优秀大学生志愿者担任社区居委会主任助理。

 

 

  搭建区域化团建架构,用活动凝聚青年。各二级学院团委积极认领社区,通过立足结对点促进基层团的工作活跃,常态化开展区域化团建志愿者“五个一”活动(即一次走访调研,一次四点半课堂、一场环境整治、一次文化宣讲、一场特色活动),形成“一方举办,活跃一片”的良好局面。在新路岭社区,九江学院春雨志愿者每个周末都会主动放弃休息时间,风雨无阻地来到社区中心,开展功课补习等志愿服务。正是这无数次的奔波,让他们和这些小伙伴们的沟通桥梁又缩近了许多,彼此间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从陌生到熟悉、从被动到主动、从相识到相知。

 

 

  打造区域化团建品牌,不仅用服务温暖青年,更要得到社区群众的认可,这也反推学校不断科学设计工作载体,深化工作内容,形成了“一街一品”的工作特色。像校志愿者指导中心联合九江市益启公益事业发展中心在新路岭社区建立了“九青驿站”;经管学院获得中国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基金支持建立免费午餐大学生驿站;医学院在荷塘新村社区、烟水亭开展义诊活动,推广无烟社区等;药生学院开展“河小青”水资源保护服务、乐翼服务队在九江火车站开展暖冬行动,还吸引了不少外国留学生的参与……这些品牌活动逐渐在社区扎根,也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团组织+志愿者团队+网上社群

 

  如果没有“遇见共青团”系列志愿服务活动,九江市虹康聋哑儿童康复中心显得颇为神秘。因为那里收治的是来自全市的康复儿童病人,普通年轻人很少会光顾那。开展“遇见共青团”后,志愿者团队通过线上进行发动召集志愿者,广大青年积极踊跃报名,更多的热心的青年也加入到帮助聋哑儿童的队伍中去。

 

 

  3月31日上午,由九江学院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和九江市益启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联合在南山公园组织了一场“清明祭英烈社区风筝节”活动。4月10日,经管学院免费午餐驿站志愿者联合九江市相关公益组织在瑞昌市洪一乡麦良小学,开展了一场名为“为爱烹饪、小善大爱”的免费午餐活动。这些活动,除了线下组织,还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社会化发动,实现了以“互联网+”的路径更加广泛地传播公益慈善理念,吸引了百余名热心公益的青少年人群参与。

 

 

 

  清明节前夕,校团委动员组织各级团组织在各标志性的革命遗址、红色纪念场所、烈士陵园等教育阵地接受一次实地“浸润式”的精神洗礼。烈士纪念碑下的思政课,通过团委新媒体线上直播,有3000余人在线观看。

 

区域化团建让志愿服务更有活力

 

  刚刚获得全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的大学生陈田说:“以往我们开展的活动总是过于单一,志愿者缺乏热情,服务受众面也比较窄,通过和民政单位、社会公益组织合作,开展了更多有针对性的志愿活动,志愿者热情显著提高,感觉有力无处使的现象得到明显改善。高校志愿组织触角向外,既扩大了资源面,也为探索志愿工作新局面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渠道。”

 

 

  今年雷锋月中,学校共计开展了116次集中性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数2300余名,服务时长达400余小时,新注册6000余名团员志愿者。全校各级团组织以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上演了一堂堂生动而别样的实践思政课。

 

 

  校团委负责人闫来英介绍说,“雷锋月后,学校还会继续开展长效性的志愿活动。过去学校的基层团组织‘向内’的比较多,服务的大多是本单位的青年,但在区域化团建的推动下,更多的学院团组织眼睛向外,用社会的‘盼点’,设计工作的‘重点’,更多地去思考如何更广泛地与社会产生链接,为学生建功新时代搭建舞台。这也是校团委一次开放式、社会化运作活动的尝试。通过志愿服务活动让雷锋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全过程,通过区域化团建,让更多青年遇见共青团,让学雷锋活动更有持久力。” 

关闭窗口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江西省九江市前进东路551号   
Email:jjuxb@jju.edu.cn     邮政编码:332005   
招生电话:0792-8310030 8310031    

Copyright © 2020 九江学院版权所有  备案序号:赣ICP备10004574号  赣公网安备36040202000313

访问统计:您是第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