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全校新闻传播业务培训班第八讲在望庐楼101室如期举行。这个周末,由九江市政协副秘书长潘浔,为各位学员带来了题为“调查性报道及解释性报道技术”的专题讲座。

当日上午,潘浔副秘书长早早地来到了授课教室。在与潘浔的对话中深切地感受到他对当代大学生是否乐于写作、勤于写作的关注与关心。他再三表示,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来此学习新闻报道技术,这份求知欲望十分难得、十分不易。

讲座之前,潘浔便通过PPT资料简单概括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使同学们更加了解潘浔之精彩作品、潘浔之丰富阅历。讲座正式开始,潘浔通过“记者是什么”这一引题,引出了自己对“记者”这一身份的高度精准概括,引出了今天讲座的主题“调查性报道及解释性报道技术”。据了解,此前,潘浔已为此次讲座做足了备课工作,查阅各大新闻媒体的头版头条、深度报道等等,以便在讲座中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通过丰富的新闻案例,使同学们对调查性报道及解释性报道的内涵与技术运用,有一个更为深刻具体的认知。在讲到调查性报道与解释性报道的内涵、分类、特性等理论知识时,潘浔提到,只有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意在鼓励学员们重视理论知识,利用理论知识。

随着讲座内容的不断深入与具体,潘浔便结合个人作品和其他媒体报道,为我们深入剖析了“何为调查性报道”、“如何写调查性报道”等问题。讲座中,潘浔提到《华盛顿邮报》对“水门事件”的报道,央视《经济半小时》《焦点访谈》《今日关注》等节目,《南方周末》有关特朗普上台《“大美复兴”特朗普?》等深度报道,《南方都市报》对“孙志刚事件”的报道与反思,揭黑记者王克勤《北京出租车垄断黑幕》等一系列揭黑性调查性报道,他撰写的98抗洪名篇《生死大决战》《淇淇:一曲绝唱到如今》,《浔阳晚报》“今日聚焦专栏”推出的《九江市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系列报道等等,从时事热点谈到经典历史瞬间,从国内外谈到九江,从揭黑记者谈到影响巨大的深度报道,讲解细致,分析透彻。他还鼓励同学们,对于这种名报名篇要多写、多练、多思考、多观察、多学习别人的范文。
在讲座中,除了主题内容,潘浔多次强调的就是读书与写作。讲座开始,潘浔便说:“写作改变人生!”他还提到季羡林大师曾说过的“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旨在希望同学们能多看书,多读书,拿起笔来写。潘浔说,调查性报道具有揭示性、相对独立性、科学性、艰危性和显著性。凤凰卫视之所以成功,便在于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责任”二字。九江、九江学院有很多值得写的东西,他希望我们都能主动去写、勤奋地写。最后,潘浔还送给大家二十字箴言“巧挖深度、选准角度、把握尺度、注意速度、保持温度”,希望各位同学在今后的采写报道中牢记。讲座结束之后,大家与潘秘书长进行了短暂而积极的互动,潘浔还特别留下了他的微信号,以便在讲座结束后,还能为大家答疑解惑,提供一定的指导。
最后,潘浔与新闻培训班学员在望庐楼门前合影留念。
潘浔,九江市政协副秘书长、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江西省作协会员,九江市文联委员,人民曰报海外版《旅游天地》特约撰稿人。曾任《九江日报》首席记者,《浔阳晚报》首任副总编,中国九江网总编,主任记者。曾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界三等奖、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评比二等奖、全国省级晚报新闻奖二等奖、江西省新闻摄影比赛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