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正值汶川地震13周年纪念日,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总决赛在四川绵阳举行。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A1852班邵晨晓同学经九江市应急管理局、江西省地震局选送,作为江西省的唯一代表,也是唯一的在校大学生选手,与来自全国各地防震减灾科普一线的其他31名选手同台竞技。邵晨晓同学荣获了全国第六名(二等奖)的优异成绩,此名次为该赛事有史以来江西省取得的最好成绩。


今年5月12日是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本次大赛由中国地震局指导,中国灾害防御协会、中国地震学会、四川省地震局、绵阳市政府共同主办,以“防震减灾,科普先行”为主题,旨在带动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普及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

总决赛分为自主命题讲解、随机命题讲解、防震减灾常识测试、评委即兴问答四个环节。自主命题讲解限时4分钟,随机命题讲解、科学常识测试采取现场随机抽题方式测试,评委现场问答根据选手的讲解内容进行现场提问、回答。比赛是对选手们的防震减灾科普讲解能力、临场随机应变能力,以及个人科学知识综合储备的一次大考验。经过激烈角逐,总决赛最终决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7名。
在自主命题的环节中,邵晨晓同学以《搜救犬——致敬无言的英雄》为题,围绕汶川大地震中的搜救犬进行讲解,展现了灾难面前动物们的使命与担当,选题新颖,文脉通畅,感情真挚,台风稳健,获得了评委与观众们的认可。

“比赛再现了许多汶川大地震发生时的真实场景、听到了许多关于抗震救灾的故事,我感到非常震撼,在这次比赛中收获了更多在我‘世界之外’的东西!”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邵晨晓表示,这次比赛最大的感受,是提升了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在总决赛中,感受到不少科技人员在地震以及科普常识方面的储备非常广博。我们的生活、国家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的存在,才变得更加美好。

据悉,第五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从3月1日启动,历经江西省预赛、全国南北赛区分区预赛,邵晨晓从全国81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进入了全国总决赛。自接到比赛通知时起,我校文传学院高度重视与九江市濂溪区应急管理局的对接工作,组织优秀学生精心准备。邵晨晓同学获得的名次,是该赛事有史以来江西省取得的最好成绩,这一成绩是我校播音专业办学成果的一次生动展示,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服务社会需求的一次成功探索。
通讯员:高丹阳 审稿:朱全国
责编:李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