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五谷、春满人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精神,将地域优秀文化资源转化成立德树人的优势资源,推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4月20日谷雨节当日,由我校党委宣传部、文学院、团委、图书馆联合九江市作家协会的共同举办2022年九江学院“濂溪杯”写作大赛暨“谷雨诗会”圆满结束。此次大赛历时两月,共有来自全校19个学院的参赛学生为广大师生奉献了一场文学盛宴和文化盛典。为保证大赛的顺利进行,校长陈小林对大赛给予了精心指导,副校长陈春生,校纪委书记李广欣多次协调指导大赛工作。


4月20日下午,在学校图书馆多功能厅,2022年九江学院“濂溪杯”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谷雨诗会”举行。陈春生、市作家协会主席蔡勋、团委、图书馆、文学院负责人和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及教师、学生代表等参加了典礼和诗会。

陈春生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讲话。他说,文学创作是阅读的继续,以写作大赛和诗会的形式挖掘地方优秀传统资源,将这些资源转化成育人的资源,推动九江学院“山江湖”学科建设,是非常好的形式。作为地方高校,九江学院不仅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要进一步在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上深耕细作,充分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育人,构建地域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提升育人成效,使学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与历史自信,厚德笃行,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活动开始之前,同学们进行古筝演奏和茶艺展示,为大赛渲染了宁静、优雅的的氛围。



颁奖仪式上,陈春生为特等奖学生代表颁奖;市作协主席蔡勋、图书馆、团委负责人,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为获得一、二、三等奖的学生代表颁奖。

“当得知自己的参赛作品《黄昏》这首诗歌获奖之后,我觉得无比欣喜与荣幸,这首诗是我在学校四食堂的路上看见黄昏夕阳洒在樱花上的美景之后的真实记录。”获奖学生代表陈子越分享感言。她说,文学是我们浪漫生活的风信,我们将个人理想寄予文章,书写个人的浪漫主义,希望我们都能一直保持对文学的热爱,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去创作优秀的文学作品。

同学们吟诵了古典诗词《木兰花慢·谷雨日》和本次大赛中同学们的《谷雨九江》《旗杆•溪水•白鹿》《庐山静思》等原创作品,充分表达了对古诗词和中华文化的热爱;文学院副院长何春根同大家分享了参加诗会和对同学们作品的感想,并朗诵了自己为诗会创作的古典诗歌作品;“青春是一首永不言败的诗,青春是一盏长明不息的灯。读同学们的作文,青春、友谊、理想洋溢于笔端,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语言流光溢彩,情思细腻优美,浪漫之花,情谊之酒,不饮而醉。”蔡勋对诗会中的作品给予了精彩点评,兴之所至,他现场还为大家朗诵了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五柳先生传》。

据悉,此次写作大赛分为散文和诗歌两个组,其中散文组要求征文不少于1200字,文体不限;诗歌组新诗、古诗均可参赛。所有诗文主题必须紧扣时代精神,围绕九江地域文化和九江学院校园文化展开,题目自拟。每人每组限投一篇作品;所有参赛作品要求原创且尚未公开发表。比赛共收到全校19个学院共272篇参赛作品,其中散文131篇,诗歌141首。每组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15名,优秀奖20名。这些作品,或意境开阔,格调高亢;或奔腾汹涌,跌宕有致;或追来溯往,从容不迫;叙事如涓涓细流濛濛春雨,抒情又深沉细腻柔婉蕴藉,诚可谓色彩斑斓,千姿百态。虽然其中部分作品不乏稚嫩,但其间的妙语隽思触目可见,吉光片羽弥显珍贵,让人细细读来满口生香,充分展示了九江学院学子竞知向学的决心和笔墨神驰的才气。


通讯员:高丹阳 李茂雅 审稿人:李勤合
责编:李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