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九江市省级以上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和现状,总结代表性传承人(含传承人群)成功经验和发展不足,着力探索我市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保护、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新模式、新经验,积极为乡村振兴助力,7月1日—10日,在市文广新旅局非遗中心相关工作人员陪同下,我校旅游与地理学院崔明月博士、郭清博士、卢悠然博士和蔡新宇同学组成的调研组对我市非遗传承人群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
据统计,目前九江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4项。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此次调研主要以省级和国家级非遗项目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对象,通过深入调研来了解各项目、传承人及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以健全九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和体系。




在湖口、瑞昌、德安、修水、武宁、永修、庐山市等地,调研组先后走访了九江市境内的湖口草龙国家级传承人喻芳泽、瑞昌竹编国家级传承人田先敏、潘公戏国家级传承人桂训锦、义门陈家训国家级传承人陈峰、西河戏国家级传承人程家训、全丰花灯国家级传承人戴水平、丫丫戏国家级传承人周文斌、金星砚制作工艺省级传承人陈茂林、瑞昌剪纸省级传承人朱朴光、九江桂花茶饼省级传承人梁启标、青阳腔省级传承人周论荣、打鼓歌省级传承人黄国富等。
调研中,调研组与各位传承人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源流、发展变迁、传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采访交流。各位传承人热情地向调研小组成员展示了各项非遗绝学,并介绍了自己的学艺过程、师承途径、传艺困境等。调研组了解到,传承人大都对非遗传承表示担忧,他们表示,由于受众存在区域局限性、传承人老龄化且未形成合理的传承结构等问题,多项非遗的传承都面临着即将断代的危机。


据了解,调研组下一步将对本次调研的资料进行认真整理,形成一篇关于九江市非遗传承人群的调研报告,并对九江市非遗传承人群的培育提出可行性意见和建议。同时,结合江西省非遗保护情况,编写一本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材,作为大学公选课教材,让非遗走进校园,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非遗,爱上非遗,从而去保护非遗,真正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得到继承和发扬,促进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通讯员:大鹏 审稿人:吴彭年
责编:李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