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展现各二级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举措、成效与特色,学校特组织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活动。本期巡礼学院:经济学院。
2025年,学校迎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经济学院以此为契机,扎实推进自评自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坚守立德树人初心,聚焦党建引领,锚定发展目标,凝练发展特色,推动各项教育教学任务落实落细。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以奋发有为的姿态,助力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一、学院概况:学科交融,特色鲜明
经济学院现设有国际商务专业硕士学位点,下设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金融工程和数字经济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四星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72人,其中教授2人,学校首席教授1人,副教授17人;博士学位(含在读)教师34人,占比近50%。师资队伍中,有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省首届中青年优秀社会科学家、省内外高校兼职博士生导师等多名高层次人才。学院长期致力于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助力学科专业建设迈向新台阶。
二、党建引领:融入大局,铸魂育人
学院始终坚持“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工作理念,以“四观四悟”党建品牌为抓手,全面推进教师党支部“五化”建设。依托“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活动、支部书记讲党课、党员民主评议等机制,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师德师风建设和警示教育,营造“组织坚强、支部创优、党员率先、师生奋进”的良好政治生态,实现党建与学科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学院党委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党日活动
学生党支部建设同样扎实推进,学院通过“五带头”行动,引导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素养、社会服务、学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党性强、素质高、能力突出的大学生党员示范群体。同时,学院积极开展思政教育专题讲座,如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向东分享成长经历,深化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学生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学院邀请全国劳动模范向东开展思政教育专题讲座
三、学科建设:固本强基,提质增效
学院紧抓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科研创新发展,推动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不断提升。
优化师资队伍,激发育人活力。学院坚持“人才强院、特色兴院”发展理念,强化人才引育并举、师德涵养与业务提升并重,构建“立德树人+社会服务”双融合机制。目前,学院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6.5%,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近40%。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全国混合式教学比赛、省级教学创新大赛等赛事中斩获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并获评省级金牌青年教师、省级“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校级“师德师风标兵”等荣誉称号。

青年教师张敏荣获省级“金牌青年教师”称号
强化课程育人,深化教学改革。学院围绕“课程思政+专业课程”双轮驱动模式,近五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校级一流课程12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4门。教师团队主持省级、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8项,以课程建设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认定为省级四星专业

金融学专业被认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外贸商品学》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国际贸易实务》获批省级在线开放课程
科研创新突破,服务区域发展。学院依托江西开放型经济研究中心、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所,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需求。近年来,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8项;荣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22部;为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智库报告22份,承接各类横向课题近40项,科研实力持续提升。

学院教师团队智库报告被九江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采纳

张应华博士国家社科基金结题证书

杨盛标博士国家社科基金结题证书

张应华博士2023年获得第二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张明勇博士2023年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周业付教授2023年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洪勇博士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洪定军博士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学院承办2023年全国数字贸易发展趋势学术专题会

近五年学院教师承担的国家级项目列表
四、产教融合:校企共建,赋能育才
学院始终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深化校企合作、科教融汇,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产教融合,拓展育人平台。学院牵头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学院”,并成功获批2023年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与九江10余家政府部门和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先后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打造“校企双主体、双师同堂”新型课堂,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应用水平。

数字经济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获批多项教育部产学合作育人项目

学院多措并举强化校企合作育人

学院扎实开拓、充分利用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
以赛促学,构建实践育人体系。学院依托“课赛结合”模式,推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竞赛实践深度融合。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等赛事中累计获奖百余项。其中,近五年获全国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0项,形成“教-学-练-赛”良性循环的实践育人体系。

学科专业竞赛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重要方式

经济学院三下乡实践服务队多次获得市级表彰
文化育人,厚植经院精神。学院注重文化育人,推动校园体育、艺术、社会实践等活动蓬勃发展。学生团队多次获评九江市“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学校“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在校级运动会、体育文化月等赛事中屡创佳绩;在十佳歌手大赛、舞蹈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中充分展现青春风采,营造昂扬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经济学院团学联组织多次获得学校嘉奖
行远自迩,笃行不怠。站在新起点,经济学院全体教职员工将以第二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弘扬“竞知向学、厚德笃行”的校训精神,聚焦学科特色,夯实人才培养基础,持续深化应用型教育改革,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学校早日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经院智慧与力量!
经济学院供稿
责编:向真 审核:黄冬久 汪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