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下午,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大楼前贵宾云集,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和孔子学院、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在此合作举办活动庆祝柬埔寨第18个国家文化日。柬埔寨王家研究院院长、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理事长克洛媞达院士阁下(H.E. Academician KHLOT Thyda)王家研究院秘书长李树提龙阁下(H.E. LY Sothyrath)亲临活动现场,孔子学院院长、参议院顾问谢莫尼勒阁下(H.E. CHEA Munyrith)、中方院长帅式毅先生,柬埔寨文化艺术部规划报告及统计司长司永明(SIYONN Sophearith),亚欧大学校长谢索皮博士(Dr. CHEA Sopheap) 、金边中国文化之家全彦刚主任,国家汉办志愿者管理教师赵玉玺出席活动。

活动现场嘉宾就座
活动以拔河友谊赛揭开帷幕, 中柬两国师生代表身着两国的传统民族服装的,在全场人员的呐喊、欢笑声中举行拔河,双方相持不决上下,也意味着中柬文化文交流绵延流长。

中柬拔河友谊赛
谢莫尼勒阁下在活动中作了简明扼要的致辞。他指出,孔子学院近年来向柬埔寨民众介绍中国文化,推进柬中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2015年,孔子学院文化艺术部官员汉语中心顺利开班,孔子学院作为桥梁为文化艺术部加强和中国的交流作了一些工作。柬埔寨国家文化日(3月3日)从1999年开始,今年是第18个文化日了。庆祝文化日是目的是挖掘和保护文化遗产,通过文化艺术演绎以促进文化交流。

司永明司长作讲座
司永明司长介绍了柬埔寨拔河的历史和风习。他指出拔河作为祈愿丰收的一种农耕游戏,在包括柬埔寨在内的稻米文化圈广泛流行。在柬埔寨,拔河很早就体现于高棉文化之中。在高棉神话中,古代两军对阵,会采用拔河这样一种不造成伤害的方式定胜负。譬如大吴哥横跨护城河的大桥上,左、右两边各站着一排在拔河的石雕。这样一种平和、善良的特质,由古至今,在当代柬埔寨人身上也得以体现。2015年12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拔河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将使拔河将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承。

孔子学院师生拼成的“文化”二字
庆祝会上,孔子学院师生和柬埔寨艺术家共同带来了柬中舞蹈、武术及民族乐器的表演。大家现场欣赏到了原汁原味柬中两国的文化艺术表演,为精彩的节目不时地报以热烈掌声,活动也较好地诠释了“中柬民心相通”这个主题。

孔子学院志愿者表演新疆舞

高棉武术表演
庆祝活动后嘉宾们参观了孔子学院大楼改造工程现场、“丝路新颜”照片展及孔子学院出版的图书展。

克洛媞达院士视察孔子学院大楼改造工地
中方院长帅式毅现场体验了柬埔寨长琴的弹奏。他表示,看了今天的演出感触很深,孔子学院也将努力申请组织柬埔寨文化艺术团体去中国演出,以更进一步促进中柬文化艺术交流,增进友谊,这对孔子学院的工作也是一大促进。

体验高棉长琴
柬埔寨文化艺术部、参议院、总理府办公厅、青年联合会官员、孔子学院师生及特约嘉宾约300人参加了庆祝活动,中柬主流媒体新华社、柬埔寨新闻频道作了采访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