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6月22日至27日,由10名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体育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柴桑区岷山乡开展了“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追寻先辈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追寻英雄足迹,感受红色情怀,聆听英烈事迹,继承先辈遗志。在柴桑区岷山乡金盘村,队员们围绕赣北岷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烈士纪念塔前祭献花篮,鞠躬敬礼,瞻仰学习了林修杰、刘为泗、沈健华等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深切表达对烈士们的哀思之情。

在金盘村,队员们对烈士丁时贵的家属丁时生老人进行慰问和访谈,主动帮助老人家里进行卫生打扫,并开展了物品整理等志愿服务活动。

走近革命烈士 聆听英雄事迹
在赣北工农红军游击大队纪念馆,队员们在岷山乡红色故事宣讲员辛结生的介绍下,了解每一幅烈士照片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了赣北岷山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
据介绍,宣讲员辛结生是烈士辛忠荩的孙子。辛忠荩烈士出生于1903年,1925年在小阳铺创办岷山书社,暗中宣传革命思想。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赣北游击队和岷山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1939年2月24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岷山惨案”中被捕。在狱中,辛忠荩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没有丝毫动摇。“我爷爷在狱中宁死不屈,牺牲前写下这样一首诗:长江波浪滚滚高,英雄人民尽折妖。不惜今日为国死,换来明朝红旗飘。敌人见他‘顽固不化’,于4月29日将其秘密杀害。”

为植根爱国情怀,队员们来到了小阳村,那里耸立着辛忠荩等烈士肖像,大家无不为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感动着。

情暖童心送希望 以体育人助发展
体育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体育+公益”的模式,力争为乡村教育中播下体育的种子,点燃红色的希望,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岷山乡红旗学校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活动中,队员们为留守儿童开展了红色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体育教学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刘晓梅老师以红色音乐党课形式开展了党史故事,通过教唱儿歌《王二小放牛郎歌曲》为同学们讲述了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感人事迹,引导青少年儿童牢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珍惜和平生活、勇担时代责任;退役军人眭元海同学分享自己的军旅生活和播放征兵宣传片,传递了当兵光荣的正能量,引领青少年儿童增强国防意识,续写先辈光荣,立志保家卫国;刘伟同学通过常识讲解、视频播放、案例列举和安全知识竞答等方式进行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引导同学们学会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牢固树立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

队员们结合体育专业特长,秉承以“体”育人的理念,开展了分组篮球、足球、排球、跳绳、健美操等技巧展示和体育教学志愿活动。

尊老敬老仁之本 和谐社会孝当先
在岷山乡小阳村开展的关爱空巢老人志愿服务活动中,队员们先后来到常年独居陈奶奶、七十多岁黄爷爷和六十多岁辛奶奶家里,打水、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把凌乱的柴火堆捡的整整齐齐,并将院子清扫的干干净净,队员们还陪着爷爷、奶奶聊家常,老人们频频地向志愿者们表示感谢,队员们的行为让他们备受感动,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体育学院此次为期六天的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赣北先烈们的英勇事迹,重温了红色记忆,强化理想信念。成员们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不仅要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和伟大革命精神,同时要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觉悟。
通讯员:刘晓梅 审稿人:冯亚兵
责编:李金玲 罗晰